1018日报.jpg wb.png 1018京郊.jpg 1018晨报.jpg 微信截图_20171018091849.png 1017信报.jpg wz.png yy.png sdjsb.png U020160203609996595816.jpg xwyxz.png U020160203615056483362.jpg dxs.png
疏解进行时
字号调整: A- A A+
宝坻筑巢引来上百“京凤凰” 对当地产值效益贡献率超80%
2017-09-21 07:37:28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7-09-21 07:37:28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网络编辑:李亚敏
【导语】秋高气爽,天津市宝坻经济开发区安泰天龙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赶制产品。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一批批外迁至宝坻的京企为宝坻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产值效益贡献率超过了80%。

  实习记者 丰家卫

  秋高气爽,天津市宝坻经济开发区安泰天龙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赶制产品。这家从北京市通州区外迁至此的企业,原厂占地仅80亩,搬迁后扩大到了240亩,产值增加了20%以上。

  安泰天龙是京企外迁宝坻的一个缩影。宝坻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冯庆松介绍,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一批批外迁至宝坻的京企为宝坻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产值效益贡献率超过了80%。

  京企外迁支撑新兴产业集聚

  近年来,宝坻下大力气承接京企外迁,先后引进了安泰天龙钨钼、北玻玻璃、首瑞电气等首都优质资源,支撑起了宝坻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机械加工等配套产业的革新提升,实现了引“京企”促“宝企”,达到了共赢发展。2016年年底宝坻新兴产业比重从2011年的12.5%提高到43.11%。到“十三五”末,新兴产业的比重预计达到60%以上。

  京企外迁不仅给宝坻带来了一大批创新型产业,还涌现出了一批“工业吉尼斯”:勇猛机械在九园开发区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玉米收获机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宝兴威公司在天宝开发区引进了国内首条纳米银导电膜生产线和全球最大尺寸触控模组生产线,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尺寸触控模组量产;碧水源公司正在口东开发区建设亚洲最大的膜生产研发基地,生产的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产品,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

  “京凤凰”为宝坻补足动力

  宝坻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学明介绍,宝坻的传统产业发展基本上进入了停滞期或者衰退期,恰逢其时,京企外迁项目蕴藏了巨大的动力,为宝坻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以安泰天龙为例,该企业主要从事钨钼研发和制造,其生产的钨、钼、钽、铌、铼等高性能难熔金属材料及制品不仅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传统行业,而且大量应用于液晶显示、太阳能、核能、新能源汽车等各种新兴产业。目前,企业正在边生产边搬迁,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24亿元。

  上百家“京凤凰”驻扎宝坻,为宝坻工业经济腾飞补足了动力,工业经济呈现高质量快速度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宝坻引进实体工业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48.4亿元,其中来自北京的项目25个,占比超过60%。另外,还有在谈项目92个,计划总投资266.6亿元,其中来自北京的项目51个,占一半以上。

  “三带”模式实现产城人融合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宝坻目前正在携手中关村发展集团打造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助力该区发展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项目负责人介绍,它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与其它园区的单一方式合作相比,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将首次采用“三带”模式,即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融合资源与智力,支持建设产、城、人融合的示范区;在招商上,项目招商运营先行实现高端产业和高素质人才聚集。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定位为以能源互联网、新材料为主,先进装备制造和科技服务业为辅的四大产业发展。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14.5平方公里,今年初正式启动建设。在30年的开发运营周期里,预计总投资额约1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1.7万个,吸引常住人口5.8万人。

    (原标题:宝坻筑巢引来上百“京凤凰”)

微信图片_20171018092617.jpg

北京日报新闻热线:65591515 北京晚报新闻热线:85202188 广告刊登(声明公告类):85201100 北京日报网热线:85202099

京ICP备16035741号 京新网备201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440037号 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服务热线:52175777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